烤出一條金黃蓬鬆的吐司,切開卻發現「中間有個大洞」——是不是很心碎?明明麵團看起來發得不錯,為什麼一出爐就變成「中空版」吐司呢?其實,這是很多烘焙人常遇到的問題。今天就帶你來破解三大關鍵原因,讓你的吐司不再「心虛」!

 

 

1. 分割到成形休息不夠

在分割麵團後,如果沒有給麵團充分的中間休息,麵筋就像一根緊繃的橡皮筋,還沒來得及放鬆就被硬拉去成形。這樣捲起來時,內部容易出現張力不均的狀況,最終在發酵或烘烤時,空隙就被「撐大」,形成難看的中洞。
👉 小撇步:通常80%以上情況,分割後至少要讓麵團放鬆 30 分鐘,蓋上濕布避免乾燥,再進行成形,吐司才會乖乖服貼。

 

2. 捲太緊

有些人怕吐司不夠漂亮,成形時拼命捲緊,結果反而適得其反!捲得太緊會讓內部層與層之間留有空氣,烘烤時氣體膨脹,洞就這樣被「撐」了出來。
👉 小撇步:捲吐司時手法要「服貼不強壓」,讓麵皮與麵團自然貼合,像在慢慢「收納」一卷布,而不是用力擠壓。

 

3. 油脂攪拌不均勻

油脂在麵團中的角色很重要,它能讓吐司更柔軟、更細緻。但如果油脂沒有完全被麵團吸收,反而會在內部形成「隔層」,影響麵筋的延展與結構,最終就可能造成大洞。
👉 小撇步:油脂溫度約22℃左右,再加入麵團中,並且確實拌勻。

 

吐司要柔軟,不要「心虛」

吐司中間有洞,看似是小小的失敗,其實暗藏著製作過程的細節。只要多留意休息時間、掌握成形的力度,以及確保油脂均勻融合,就能大幅降低「空心吐司」的機率。下次再烤吐司時,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手法,相信你很快就能烤出扎實又鬆軟的完美吐司!